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基因突变:肠癌通常由正常肠道黏膜细胞逐渐发展为腺瘤性息肉,随后演变成侵袭性癌症。这一过程通常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期间会出现多个基因的突变,例如APC基因、KRAS基因和p53抑癌基因的异常功能。
2.慢性炎症: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会增加肠癌的风险。这些疾病引发的长期炎症可导致肠壁细胞DNA受损,从而促进癌变。
3.饮食和生活方式:
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摄入过多的红肉和加工肉类会增加肠道内致癌物的生成,而缺乏膳食纤维可能延长致癌物与肠壁接触的时间。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减缓肠蠕动,增加毒素积累。
吸烟和酗酒:烟草中的致癌物和乙醇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损伤肠道黏膜细胞。
4.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DNA修复机制逐渐衰退,基因突变更易发生,因此50岁以上的人群患肠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5.家族史和遗传综合征: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肠癌,其他家庭成员的患病风险会显著升高。一些遗传性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林奇综合征,也会极大地提高肠癌的发生率。
6.肠道菌群失衡:某些致病菌可能通过产生代谢毒素或诱导慢性炎症,间接促进癌症的发生。
早期筛查和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肠癌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