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急性肝功能衰竭:这种情况通常由病毒感染(如乙型或丙型肝炎)、药物毒性(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或其他急性损伤引起。在未进行肝移植的情况下,其短期生存率较低,大约50%的患者会在出现症状后的数周内死亡。如果能够获得及时的肝移植,生存率可显著提高,达到70%以上。
2.慢性肝功能衰竭:这类衰竭多由长期疾病诱发,如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炎或长期酗酒等。病程进展缓慢,患者通常经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在代偿期,肝脏的储备能力尚能维持基本功能,生存时间可达5年以上。而进入失代偿期后,若未接受肝移植,平均生存时间为6个月至2年左右。
3.肝移植的影响: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术后1年生存率可达85%以上,5年生存率在70%左右。
4.伴随并发症的影响:肝功能衰竭常伴有腹水、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种类和严重程度会显著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例如,当肝性脑病发展到昏迷状态时,预后极差,可能仅存活数天至几周。
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延长生存时间至关重要,包括控制病因、避免进一步的肝损伤、营养支持以及专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