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胃肠道相关病因
胃炎或胃溃疡: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过量饮酒引起,可伴随上腹部疼痛。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降低胃酸分泌,或铋剂保护胃黏膜。
胃食管反流病: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恶心和烧心症状,可使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或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如莫沙必利)。
2.中枢性呕吐
内耳前庭功能紊乱:如晕车或梅尼埃病引起的眩晕和恶心,可短期应用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或镇静药(如地西泮)。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颅内压增高、脑震荡等也可能引发恶心和呕吐,应当及时就医排查严重病因。
3.感染和炎症
胃肠道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或细菌感染(如食物中毒)会刺激胃肠道,引起反胃和呕吐。可酌情给予补液盐维持电解质平衡,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吐药(如多潘立酮)。
胆囊炎或胰腺炎以腹痛和恶心为主要表现,可使用解痉药(如山莨菪碱)缓解症状,但需结合抗生素或其他治疗。
4.妊娠相关恶心
孕早期恶心和呕吐一般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可尝试通过小剂量维生素B6或姜制品缓解,必要时医生会开具安全性较高的止吐药。
5.代谢性或药物相关反应
低血糖、尿毒症或某些药物(如化疗药)均可能诱发呕吐。针对这些情况需要调整基础病治疗方案,并在必要时使用止吐药或血糖调节药物。
如果症状频繁发作、伴有剧烈疼痛、黄疸、抽搐或其他异常表现,建议立即就诊以明确具体病因并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