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原体检测:
查找可能引起肠道感染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或真菌。例如,痢疾杆菌、轮状病毒和阿米巴原虫等。
常通过显微镜检查以及培养方法明确病原体类型,必要时进行抗药性试验。
2.粪便性状分析:
观察颜色:正常为棕黄色,若出现黑色、红色、绿色等异常颜色,可提示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或胆汁代谢障碍。
检测性状:粪便过于稀薄提示腹泻,过硬则可能是便秘。
3.隐血检测(潜血实验):
用于判断是否有胃肠道隐性出血。
检测结果阳性可能与消化道溃疡、息肉、癌变或痔疮相关。
4.消化吸收功能检测:
检查食物残渣含量以评估消化情况,例如未消化的脂肪滴、纤维素。
异常情况下可提示胰腺功能不全或肠道吸收障碍。
5.炎症指标检测:
检测白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等,用于判定是否存在炎症反应或感染性病变。
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常会有炎症细胞增加。
6.肠道微生态分析:
评估肠道菌群结构和数量,可反映肠道微生态平衡状态。
有助于诊断菌群失调相关疾病,如功能性便秘或肠易激综合征。
化验前需按照医嘱采集新鲜粪便样本,并避免使用对结果有影响的药物,例如抗生素或止泻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