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等渗性脱水的机理:人体细胞外液中主要的溶质是钠,水与钠以一定比例存在。如果水和钠同时大量丢失,比如通过胃肠道失液(如霍乱、痢疾)或大出血,导致细胞外液减少,但由于钠浓度变化不明显,细胞内外渗透压保持平衡,组织之间不会发生明显的水分移动。
2.常见病因:
急性胃肠炎:反复呕吐或严重腹泻会引起水和钠同时流失。
大量出血:如创伤或手术引起的大量血液丢失。
烧伤早期:烧伤区域的大量渗液导致水与钠的同步丢失。
3.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口渴、皮肤弹性减退、尿量减少。
血容量不足:出现低血压、心率加快、头晕、乏力等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较少:由于血清钠水平基本正常,不易引起脑细胞水肿或脱水。
4.实验室检查:血清钠值通常在正常范围,可能伴随轻微血红蛋白升高、血浆蛋白浓缩等体液丢失的间接指标。
5.治疗原则:
补充等渗液体:首选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迅速恢复细胞外液容量。
对症治疗:控制原发病因,如止泻、止血或处理烧伤。
监测电解质动态,防止治疗过程中产生新的电解质紊乱。
及时识别和积极治疗等渗性脱水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如休克或器官灌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