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导致肠道产气增多
食物中含有大量容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肠道细菌分解时产生过多气体。例如,豆类、卷心菜、洋葱等食物以及含乳糖较高的奶制品是常见诱因。摄入过多难以消化的人工甜味剂(如山梨醇和木糖醇)也可能使肠道产气增加。
2.肠道菌群失衡
肠道微生物失去平衡可能导致细菌发酵作用增强,从而产生更多气体。这种失衡可能由饮食改变、感染或使用抗生素引起。
3.胃肠道蠕动异常
胃肠道蠕动减弱会使粪便残留在肠道,同时产生的气体释放较为活跃。这种情况可见于功能性便秘或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4.肠梗阻或其他器质性病变
肠道部分狭窄或完全堵塞可能导致粪便无法顺利排出,但仍存在气体通过的空隙。这种情况下,可能伴随腹胀或剧烈腹痛,需要排除如肿瘤、肠道憩室炎或疝气等因素。
5.压力和情绪变化影响
精神紧张或焦虑可能通过“脑肠轴”影响胃肠道功能,表现为排便困难伴随腹部胀气和频繁放屁。
6.可能存在隐匿性便秘
这种情况是由于大便积滞在直肠但未能及时排出,仍然出现肠道内气体较多的症状。长期不解决可能发展为顽固性便秘。
如果此种状态持续存在,应警惕是否有慢性疾病或隐匿问题,例如炎症性肠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如伴随体重下降、严重疼痛或出血迹象,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日常生活中推荐均衡饮食、多摄入膳食纤维及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和排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