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感染性因素: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是急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例如,食用了被沙门氏菌、志贺菌等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腹泻,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2.食物不耐受:乳糖不耐受、麸质过敏等会导致特定食物进入消化道后引起腹泻。乳糖不耐受者在进食牛奶或奶制品后可能出现腹泻、腹胀和肠鸣音增加。
3.肠易激综合征:该疾病以腹痛、腹泻或便秘交替发作为特征,情绪压力、饮食习惯改变可能诱发症状。每次进食后由于肠道对刺激异常敏感,容易出现拉稀。
4.胰腺分泌不足:慢性胰腺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等疾病会导致脂肪和蛋白质消化吸收障碍,引发腹泻,多见于油腻食物摄入后。
5.消化道动力紊乱:胃肠道蠕动加快可能使食物未经充分吸收就快速排出,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表现为多食易饥、频繁腹泻。
6.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因肠壁长期炎症反应,影响正常的水盐代谢和平衡,导致经常腹泻,可伴随黏液脓血便。
7.滥用药物:使用抗生素、不合理服用泻药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诱发腹泻。有些人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降糖药二甲双胍,也可能出现类似问题。
应尽量避免进食不洁食物,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腹痛、体重减轻、便中带血等。若症状持续或明显加剧,应尽早前往医院明确诊断,由专科医生评估并给予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