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急性胃肠道感染:多数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水样便甚至恶心呕吐。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普通病例可自愈,但如出现高热、大量血便或严重脱水应考虑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2.食物不耐受:常见于乳糖不耐症或麸质过敏。此类情况通常在进食相关食品后1至3小时内出现腹痛和腹泻。应记录近期饮食,尝试避免可疑致病食品,观察是否缓解。
3.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表现为反复腹泻、血便、腹痛等。这类疾病需要严格的医学评估,如进行肠镜检查,并通过药物(如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
4.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不存在器质性病变,症状包括间歇性腹痛、腹泻或便秘交替,与精神压力密切相关。建议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必要时使用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
5.水分与营养补充: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腹泻,都可能导致体液丢失和电解质紊乱。推荐饮用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同时避免酒精、咖啡因等刺激性饮品。
如出现发热、明显脱水、持续剧烈腹痛或黑便、血便等警示症状,需要尽快前往医院明确诊断并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