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脾虚湿盛型
症状表现为腹部隐痛、肠鸣声较轻但持续,肠鸣时常伴随大便稀溏、食欲不振、乏力等。脾虚导致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中焦湿气郁滞产生异常声音。治疗以健脾祛湿为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
2.寒湿困脾型
表现为腹胀肠鸣,声音低沉或如雷贯耳,大便多呈稀薄状态,同时可能有四肢畏寒、舌苔白腻等特征。因受凉或湿气侵袭,阳气不足,水湿阻滞引发。治疗宜温中散寒、化湿和中,可使用理中丸等药方。
3.肝气郁滞型
肠鸣明显并伴随两胁胀满、嗳气频作、多愁善感等情绪相关症状。肝气郁结导致气机不畅,横逆犯脾胃而出现肠鸣。疏肝理气是治疗关键,可采用柴胡疏肝散。
4.脾肾阳虚型
腹部冷痛且伴肠鸣,常伴五更泄泻、小便清长,甚至浮肿。此类肠鸣多为久病或体质虚弱所致,表现为脾肾阳虚,寒气盛行。温补脾肾是核心,可参考附子理中汤加减。
5.热结肠鸣型
腹部胀痛,肠鸣音高亢,或伴便秘、口干口苦、面红目赤等症状,多见于过食辛辣或湿热内蕴者。湿热壅滞肠道,气机不利而生肠鸣。治疗以清热利湿、通腑导滞为原则,可选用枳实导滞丸。
6.食积内停型
伴有腹胀肠鸣、厌食、嗳腐吞酸、大便气味恶臭等,因暴饮暴食或积食所致,影响脾胃消化功能。积滞阻滞气机,胃肠蠕动异常产生。治疗以消食导滞为主,如保和丸。
不同类型的肠鸣对应的病机、症候及治疗方法各异。注意避免寒凉、生冷、油腻的饮食,同时保持情绪平稳与良好的生活规律,以减少症状的发生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