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定义:非特异性室内传导延迟通常是通过心电图检测到的,其特征为QRS波群的时间间隔延长。正常情况下,这一间隔应小于120毫秒,而在非特异性室内传导延迟中,该间隔可以超过这一范围。
2.原因:尽管称为非特异性,这种延迟可涉及多种潜在原因,包括心肌纤维化、心肌缺血、药物影响(如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电解质失衡等。由于其命名中的"非特异性",在临床实践中通常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特定疾病或异常。
3.诊断:心电图是主要的诊断工具,通过观察和测量QRS波群的宽度来进行评估。临床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可能的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4.临床意义:非特异性室内传导延迟本身可能并不一定代表严重问题,但可能提示存在潜在的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在发现该现象时,应该进行更详细的评估,以明确是否存在基础心脏疾病。
在遇到非特异性室内传导延迟时,应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并考虑进行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和监测。这一现象可能是提示心脏功能需要进一步评估的重要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