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液含有多种矿物质和有机物,如钙、磷酸盐、尿酸等。当尿液浓度过高或环境温度变化时,这些成分可能会从溶液中析出,形成结晶。这些结晶在尿液中就表现为白色絮状沉淀。
2.饮食结构也会影响尿液成分。例如,高蛋白饮食可能增加尿酸盐的含量,而长期摄入大量乳制品可能增加尿钙的含量,均可能导致白色沉淀出现。
3.尿液放置时间过长,尤其在室温下,尿液中的微生物可能繁殖,使尿液变浑浊并产生沉淀物。这也是常见的非病理性原因之一。
4.某些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结石等,也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异常沉淀。这类情况通常伴随其他症状,例如尿频、尿痛、腰痛等,应引起重视。
5.药物和补充剂的使用也可能影响尿液成分。例如,服用某些抗生素、维生素补充剂等可能改变尿液的化学成分,从而产生沉淀。
如果白色絮状沉淀偶尔出现且无其他不适症状,多数情况下无需担忧。但若持续出现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