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暴露前预防:
高风险人群,如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动物饲养者,应接种狂犬病疫苗。
疫苗接种通常分为三剂,分别在第0天、第7天和第21-28天进行。
2.暴露后处理:
立即清洗伤口: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用消毒剂处理伤口。
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在被咬后尽快接种第一剂疫苗,并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继续接种其余四剂。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对于未接种过疫苗的人群,在第一次疫苗接种时,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3.症状和并发症管理:
狂犬病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疲劳,进而发展为焦虑、混乱、兴奋,最后可能出现恐水症、幻觉、昏迷等严重症状。
一旦症状出现,通常通过支持性疗法缓解患者的不适,包括镇痛药、抗焦虑药物、静脉营养支持等,但这些措施仅能暂时改善症状,无法治愈疾病。
由于狂犬病致死率极高,务必在被可疑动物咬伤后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和及时完成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