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温暖受冻部位:将受冻部位置于温度在37至40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20至30分钟,直至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这一过程可以帮助恢复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2.避免高热源:切忌用热水、火炉等高热源直接加热受冻部位,因为这可能导致进一步损伤。针对轻微冻伤,使用体温来缓慢加热是最安全的方法。
3.干燥与保护:在温暖处理后,应彻底干燥受冻部位并用无菌敷料包裹,防止感染。保持清洁和干燥非常关键。
4.避免摩擦:不要按摩或摩擦冻伤部位,因为这些动作会导致组织损伤加重。尤其是在出现水疱的情况下,更应小心处理,避免破损。
5.补充水分:多饮水有助于身体恢复。在寒冷环境下,人体容易缺乏水分,这会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冻伤程度。
6.注意全身保暖:确保整个身体的温暖,穿着保暖衣物,尤其要注意头部、手部和足部的保护,防止再次受冻。
7.观察病情变化:若发现皮肤发黑、起水疱或出现严重疼痛和麻木,应立即就医。严重冻伤可能需要专业医疗处理,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等。
正确处理冻伤不仅能减轻症状,还能预防进一步的组织损伤和并发症。在寒冷环境中活动时应提前做好防护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低温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