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温热刺激体表特定穴位,调节身体内部机能。在艾灸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局部皮肤冒出液体的情况,这被认为是身体在排出湿气和内部寒气。
2.这种现象常见于湿气较重的人群,通过艾灸加速了体内湿气的排出。湿气过重会导致疲劳、沉重感、关节疼痛等症状,艾灸帮助改善这些不适。
3.艾灸会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毛孔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同时刺激汗腺分泌,一部分人因此会有出水的现象。这些液体可能是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在艾灸的热力作用下通过皮肤排出。
4.艾灸引起的皮肤出水也可能与个体皮肤敏感性有关。皮肤对热刺激敏感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反应,而这类人群在进行艾灸前可适当调整艾灸时间和频率,以避免不适。
艾灸过程中如果出现大量出水或伴随其他不良反应,如红肿疼痛,应及时停止艾灸并咨询专业医生。艾灸适量且方法正确,对身体可以起到保健效果,但需注意个人体质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