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病因:
脑血栓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这种情况多见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患者。
脑梗塞包括脑血栓、脑栓塞(如心源性栓子)、小血管病等多个病因。
2.发病机制:
脑血栓的形成过程缓慢,多在夜间或清晨出现症状,因为此时血流速度较慢。
脑梗塞可以突然发生,特别是在脑栓塞的情况下,栓子会迅速堵塞脑动脉。
3.临床表现:
脑血栓的症状可能逐渐加重,表现为单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言语困难等。
脑梗塞的症状取决于受累的脑区,可能会有意识丧失、严重头痛等急性症状。
4.诊断与治疗:
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以帮助判断大脑血流阻断的位置及程度。
脑血栓的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溶栓以及控制危险因素。
脑梗塞的治疗则更广泛,可能涉及机械取栓术、药物溶栓以及对症处理。
虽然脑血栓属于脑梗塞的一种形式,两者在病理生理和处理方式上仍有显著的不同。预防方面都应重视生活方式的改善和基础疾病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