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反社会人格障碍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的亲属中,此类障碍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系统和脑结构来影响行为特征。
2.神经生物学因素:大脑中的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与情绪调节和社会行为有关。这些区域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冲动控制能力差、道德感缺乏等行为表现。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的水平不平衡,也可能与冲动性和攻击性行为相关。
3.环境因素: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如虐待、忽视或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可能增加反社会行为发展的风险。不稳定的家庭环境、暴露于犯罪行为或同辈的负面影响也可能促进此类行为模式的发展。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早期识别和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