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泌尿系结石成分:结石主要由草酸钙、磷酸盐、尿酸等矿物质组成。这些成分在尿液中过饱和沉淀形成结石,当小结石随尿液排出时,其周围可能包裹黏液或其他化学物质,形成类似果冻状的外观。
2.尿液黏液蛋白的分泌:尿道上皮细胞会分泌黏液蛋白,起到润滑和保护作用。当泌尿系统受到机械刺激(如结石摩擦)或炎症刺激时,黏液分泌可能增多,这些黏液与尿液或少量血液混合后,会呈现黄色果冻状。
3.炎症或感染:如果结石引发了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会导致分泌物颜色变化,比如因炎症渗出而变黄,或因细菌感染导致脓性分泌物增加。炎症还会刺激组织释放更多黏液,加重果冻状物质的形成。
4.局部出血:结石可能刮伤尿路黏膜,引起微小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与尿液混合后也可能影响颜色。若血量较少且与黏液结合,可进一步形成果冻状物质。
5.代谢性疾病:某些代谢性疾病,如尿酸代谢紊乱、胱氨酸尿症等,也可能导致尿液中析出特殊晶体,与黏液混合后表现为果冻状。
需警惕若伴有明显疼痛、尿频、尿急、尿痛或发热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感染或梗阻,应尽早进行检查,包括尿常规、腹部超声或CT,以明确诊断和治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