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前列腺增生:
症状:通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流变细或中断,夜尿增多等。
发病机制:主要由于前列腺体积增大压迫尿道,导致尿路阻塞。
高危人群:多见于年龄在50岁以上的男性。研究显示,约50%的60岁以上男性会受到影响。
诊断:通过直肠指检、血清PSA水平检测、超声检查等方式确诊。
治疗:轻度患者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进行管理;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2.尿路结石:
症状:典型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腰腹痛,伴恶心、呕吐,有时可能出现血尿。
形成机制:通常由尿液中矿物质沉淀形成,最常见的是钙结石。其形成受饮食、代谢异常及水分摄入等因素影响。
流行状况:全球范围内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0%至15%,男性普遍高于女性。
诊断:通过腹部X光、超声或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小的结石可能自行排出,大的结石则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等。
前列腺增生更倾向于引起慢性排尿问题,而尿路结石则以急性疼痛为特征。明确病因和病理机制对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对于任何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准确诊断和治疗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