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病因与表现
血管压迫通常是由于异常的血管走行(如下腔静脉、髂血管)或增生性的血管组织对输尿管外部产生压力。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输尿管管径变窄,阻碍尿液从肾脏向膀胱的正常流动,引起肾积水。
常见症状包括腰腹部疼痛、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或体检时发现的肾功能受损。
2.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观察是否有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
静脉尿路造影:评估输尿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
CT或核磁共振成像:鉴别是否存在血管异常压迫输尿管。
肾功能检测:判断肾脏受损程度。
3.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对于无明显症状或轻度狭窄者,可定期观察并密切监测肾功能。适当饮水以保持尿液流动通畅。
内镜干预:通过逆行或经皮穿刺的输尿管支架置入术,解除狭窄造成的梗阻。这种方法适用于短期缓解急性症状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外科手术:若狭窄较重且症状显著,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输尿管切除再吻合术或输尿管替代术。某些情况下,需调整压迫血管的位置以解除对输尿管的压迫。
4.术后管理
手术后需定期复查,以监测输尿管通畅情况及肾功能恢复情况。
预防尿路感染,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血管压迫导致的输尿管狭窄问题应在专业泌尿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全面评估和处理,避免延误治疗而引发严重的肾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