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检查前准备:
通常需要保持膀胱充盈。建议在检查前饮用500-1000毫升水,并避免排尿。这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输尿管和相关结构。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要求空腹,以减少胃肠气体对成像的干扰。
2.检查方式:
受检者通常采取平卧或侧卧位,根据需要也可能变换体位。例如,观察下段输尿管时可采用仰卧位,而观察上段输尿管时可能需侧卧位。
医生会在腹部、腰背部涂抹耦合剂,以消除空气干扰并提高声波传导能力。
探头沿腹部中线或两侧肋缘移动,逐步扫描输尿管全长及周围组织,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和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的器官交界处。
如果发现异常,可能会结合彩色多普勒技术评估血流情况,或对相关区域进行重点扫描。
3.检查目的:
排查输尿管是否存在扩张、狭窄或梗阻。
判断是否有输尿管结石及其大小、位置和密度分布。
评估输尿管周围组织的炎症、水肿或占位性病变。
4.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过程中会根据不同部位的解剖特点调整探头角度,必要时可能增加体位变化。
若膀胱充盈不足,图像质量会受到影响,可能需重新饮水后再行检查。
输尿管的中段因其解剖位置较深,可能不易观察清楚,此时可能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进一步明确病灶。
通过输尿管的B超检查,可初步了解输尿管及邻近区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