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影像学特征的重要性:肺结节的毛刺征通常是由于肿瘤细胞侵袭周围组织所致,而空洞则可能与坏死或其他病理机制有关。这些特征在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如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腺癌或鳞状细胞癌。炎症性疾病(如结核病或肺脓肿)也可能引起类似改变,因此影像学特点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2.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
胸部CT增强扫描:明确结节的大小、位置、边界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果结节直径超过8毫米且伴随毛刺或空洞,应高度怀疑恶性。
PET-CT检查:通过观察病灶的代谢活性判断是否为恶性,高代谢活性通常提示恶性可能性较大。
痰液及支气管镜检查:对于空洞性病变,可提取痰液进行细胞学检查或通过支气管镜获取病理组织。
穿刺活检或手术活检:若以上检查未能明确病因,应考虑经皮穿刺或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以确定结节性质。
3.治疗方式的选择:
良性病变:若最终确诊为感染性病变(如结核或真菌感染),可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小于6毫米的良性结节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仅需定期随访。
恶性病变:若确诊为早期肺癌,建议尽早手术切除。根据肿瘤大小、分期以及患者身体状况,可选择肺叶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术后可能需要化疗、放疗或靶向药物治疗。
无法手术的患者:对于年龄较大或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采用立体定向放疗、介入治疗或系统性治疗等方式进行局部控制。
4.随访与预后管理:
手术或治疗后的患者,通常每3至6个月复查一次胸部CT,持续两年以监测复发或转移。
若为良性结节,需根据医生建议每年随诊,通过动态观察确保病灶无进展。
肺结节伴毛刺和空洞病变需高度重视,及时明确性质并采取适当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