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手术因素
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通常包括直肠部分切除或全直肠切除。手术后,剩余直肠长度缩短,会导致储便能力下降,增加排便次数。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盆底神经,从而引发排便肌肉协调障碍,表现为排便增多或不完全排空感。
2.吻合口问题
如果手术中进行了肠管吻合,吻合口位置靠近肛门,可能会刺激肠道反射,诱发频繁排便。同时,吻合口愈合期间局部炎症和敏感性增加,也会加重这一症状。
3.放射治疗副作用
放疗是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但容易引起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肠炎可导致直肠黏膜水肿、溃疡甚至纤维化,这些变化可能干扰正常的排便模式,引起便意频繁、腹泻或大便失禁。
4.肠道菌群失调
化疗或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加。研究显示,某些患者术后肠道菌群恢复需要数周至数月时间。
5.饮食和心理因素
术后饮食调整不当,例如摄入过多高纤维食物或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可能诱发排便次数增加。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加重排便问题。
手术后频繁排便通常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适量锻炼或药物治疗来缓解。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应及时就医以评估是否存在其他病理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