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科
1.含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中草药:
常见代表包括千里光、土三七和肺形草等。这类物质在体内代谢后会形成对肝脏具有直接毒性的化合物,容易造成肝细胞坏死,进而引发肝肿大和黄疸。
据研究,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含这种成分的草药可显著增加患药源性肝损伤的风险。
2.某些清热解毒类中药:
如雷公藤、大青叶和板蓝根等。特别是雷公藤,含有多种毒性成分,其中的雷公藤甲素被证实具有明显的肝毒性作用。
在个别案例中,有患者因过量使用这类药物出现急性肝炎症状,包括肝肿大和高胆红素血症。
3.特定含雄黄的中成药:
雄黄成分主要用于抗菌消炎,但其含有的砷化物可对肝脏造成严重负担,尤其是在长时间服用或过量使用的情况下。
有临床报告显示,少数患者因服用含雄黄的中成药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异常和黄疸表现。
4.使用不当或误用中药材:
在未遵医嘱的情况下擅自加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某些中药,可能导致积累性肝损伤。例如,过量摄入柴胡、茵陈等药材,也曾被报道与肝损害相关。
避免药物性肝损伤需严格遵循医嘱,合理选择和使用中药材,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长期服用高风险药物。在用药期间若出现食欲下降、皮肤或眼白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