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琼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水分摄入:水能够填充胃部空间,暂时缓解饥饿感。当喝下大量的水时,胃部因扩张而向大脑发送信号,提示其已经部分"填满",从而减少饥饿感。
2.身体适应性: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调整,身体可能已经习惯了较少的食物摄入。这种适应性使得个体对饥饿信号的敏感度降低,因此即使晚上不进食也不觉得明显饥饿。
3.血糖稳定性:均衡的白天饮食可以帮助血糖水平保持稳定,从而避免晚间出现强烈的饥饿感。如果一天中的营养摄入合理且足够,夜间的饥饿感可能会减弱。
4.激素影响:人体内的激素如胰岛素和瘦素等在调节饥饿感方面起关键作用。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这些激素的正常运作,从而控制饥饿感。
5.心理因素:心理上的满足感,例如完成目标的成就感或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饥饿感。
在减肥过程中,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可能协同作用,使得个体即便在晚间不进食,只喝水也不会感到饥饿。但长时间不进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应确保每天获取足够的营养和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