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磁共振成像(MRI):MRI被认为是诊断无症状性脑梗死的金标准。通常使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加权成像,这两种技术能够识别出较小的梗死病灶。DWI对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更高,而T2加权成像则适用于识别亚急性及慢性病变。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尽管MRI具有更高的灵敏度,CT扫描仍然是普遍使用的初步筛查手段。非对比增强脑部CT可以识别较大的梗死灶,但对于小的、早期梗死病灶,其敏感性较低。
3.超声波检查:颅内外血管的超声波多普勒检查有助于评估血流动力学状况,可以间接提示存在潜在脑梗死灶的风险。例如,颈动脉超声能识别颈动脉狭窄或斑块,这些都是脑梗死的风险因素。
4.血液生化检查:虽然不能直接诊断无症状性脑梗死,但血液中的某些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等,可以提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危险因素。
5.心电图(ECG)及心脏超声:一些心源性疾病如房颤、左心室功能不全等会增加脑梗死的风险,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进一步评估个体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诊断需要综合影像学检查、血流动力学评估及生化指标等多方面的信息。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对降低后续脑卒中风险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