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正常成人的血压应维持在120/80mmHg以下。
通过低盐饮食、规律运动及药物治疗等手段控制血压,可以显著降低发病风险。
2.控制高血脂和糖尿病:
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均为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正常总胆固醇应小于200mg/dL,LDL胆固醇应小于100mg/dL,空腹血糖应小于100mg/dL。
通过合理饮食、药物控制和定期监测血糖、血脂水平,有助于减少梗死发生率。
3.健康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者罹患脑梗死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4倍。
每天坚持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可改善血液循环。
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高糖类食品。
4.防止心脏病变:
心房颤动和其他心脏病变是脑梗死的重要诱因,应注意早诊断、早治疗。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保持心脏健康。
5.避免肥胖:
肥胖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从而间接增加脑梗死几率。
正常体重指数(BMI)应保持在18.5-24.9之间,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
6.定期体检:
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尤其是有脑血管病家族史者,应每年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项目。
通过有效管理这些风险因素,可以大大降低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的发生概率,保护大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