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临床表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通常表现为Charcot三联征,即发热、黄疸和右上腹痛;在严重病例中,还可出现休克和意识障碍(Reynolds五联征)。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病情严重,需要立即医疗干预。
2.病因与发病机制:该病主要由胆管结石引起,占70%-90%的病例;其他原因还包括胆管狭窄、肿瘤等。胆管梗阻导致胆汁淤滞和细菌感染,进而引发化脓性炎症。
3.诊断与评估: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肝功能检查提示胆红素升高,超声或CT扫描可显见胆管扩张和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可直接观察胆管情况并进行引流。
4.治疗措施: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急诊胆道减压。选择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联合甲硝唑,有效控制感染。ERCP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可解除梗阻、引流脓液,一旦患者病情稳定,可进一步评估并进行手术治疗。
5.预后及影响因素:及时有效的治疗使得大多数患者能够康复。若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达20-30%。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感染严重程度等。
尽早识别和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至关重要,以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