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大椎穴:位于脊柱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有助于缓解感冒、发烧和头痛。
2.肩井穴:位于肩部最高点与脖子交界处,用于缓解肩颈酸痛和上背部不适。
3.肺俞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可用于改善呼吸系统问题,如咳嗽和哮喘。
4.心俞穴: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对心脏相关疾病如心悸和胸闷有辅助治疗作用。
5.肝俞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有助于调理肝脏功能,缓解眼疲劳和情绪波动。
6.脾俞穴: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和腹胀。
7.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可以缓解腰痛,增强肾功能。
8.膀胱俞穴:在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用于调节尿频、尿急等症状。
9.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间,有助于强壮腰膝,补肾助阳。
10.气海穴:在肚脐下1.5寸处,用于增强免疫力,调节消化和生殖系统。
11.关元穴:在肚脐下3寸处,有助于补益元气,调节泌尿生殖系统功能。
12.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消化功能。
这些穴位分布在人体的重要经络上,针对不同的健康问题,选择合适的拔罐位置可以有效促进身体康复。需注意拔罐前咨询专业医生,以确保安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