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恶心呕吐:大约70%-80%的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和呕吐,这可能显著影响生活质量。临床上通常会使用预防性抗呕吐药物来减轻症状。
2.脱发:化疗药物作用于快速分裂的细胞,而毛囊细胞属于这一类,因此导致脱发。据统计,约65%-85%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会经历部分或完全脱发。
3.免疫功能下降:化疗药物除了杀死癌细胞外,也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使得患者易感染、贫血和出血风险增加。通常要求定期监控血象,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如输血或注射生长因子。
4.胃肠道反应:约50%-75%的患者在化疗期间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反应。这些症状可能导致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需要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进行管理。
5.神经系统毒性: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和感觉异常。大约15%-30%的患者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者可能导致长期残疾。
6.心脏毒性:如蒽环类药物(如阿霉素)可能引起心肌损伤,增加心力衰竭风险。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与累积剂量相关,需在化疗前后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并密切监测。
7.肝肾毒性:化疗药物代谢途径主要是肝脏和肾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损害。需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8.二次恶性肿瘤:虽然较少见,但化疗药物可能增加二次恶性肿瘤的风险,如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此类风险与化疗药物类型和剂量有关,一般发生在化疗结束数年后。
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但其副作用和危害也不容忽视。患者在化疗期间应密切配合医疗团队,定期监测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