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瘤咳血时介入手术的过程是怎样的

2025-08-1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沈波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科

病情分析: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常用于肺肿瘤引发的咳血情况。其过程包括几个关键步骤:评估、导管插入、栓塞剂使用以及术后监测。

1.患者评估:在进行介入手术之前,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包括CT扫描或MRI,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并确认出血来源。

2.导管插入:手术开始时,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通过皮肤穿刺,在大腿或手臂的动脉内插入导管。导管在X光透视指导下被推进至供血异常并导致出血的肺动脉分支。

3.栓塞剂使用:一旦导管定位到目标位置,医生会通过导管注入栓塞剂。栓塞剂是通过阻断血管来减少或停止出血的物质。常用的栓塞剂包括聚乙烯醇颗粒或金属线圈等,具体选择取决于出血的性质和血管的大小。

4.术后监测:完成栓塞后,医生会撤出导管并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处理。患者需在术后进行监测,以观察是否有再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如感染或栓塞不全。术后影像学检查可能会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介入手术通常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但需考虑个体差异和肿瘤特性。术后的观察与定期随访对于确保疗效和早期识别潜在问题非常重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