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定义与病因: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的一种状态,可以由机械性因素(如肿瘤、粘连或嵌顿疝)或动力性障碍(如麻痹性肠梗阻)引起。
腹膜炎是腹膜的炎症,通常由于感染导致,可能是由细菌、化学性刺激或内脏器官穿孔引起。
2.症状:
肠梗阻常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腹胀及排便困难。腹部听诊时可能存在肠鸣音减少或消失。
腹膜炎则以全身性症状为主,包括发热、腹痛加重、腹壁紧张等,患者可能出现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3.诊断与检查:
肠梗阻通常需通过腹部X线、超声波或CT扫描进行诊断,以发现梗阻位置及性质。
腹膜炎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血液化验(如白细胞计数增加)及影像学检查,有时需要进行腹腔穿刺获取液体样本分析。
4.治疗方法:
肠梗阻的治疗取决于病因,可能需要手术解除梗阻,也可能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及药物治疗改善症状。
腹膜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使用控制感染,并根据病因可能需要手术处理。
尽管肠梗阻和腹膜炎的症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相似,但它们的病因、诊断方式及治疗方案都有着显著区别。在疑似发生这些情况时,及时就医以获得准确诊断和合适治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