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观察症状:发热可能是药物反应或感染的一部分。首先需要观察发热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寒战、皮疹、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有助于判断发热的原因。
2.测量体温: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温度变化。如果体温持续升高,即超过38°C,应考虑进一步处理。
3.评估病史:检查患者的过往病史,包括对药物的过敏史、近期是否有其他疾病,以及目前的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了解可能的发热原因。
4.用药调整:如怀疑消炎针引起不良反应,需与医生沟通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医生可能建议停止原药并选择替代药物。
5.补充水分:帮助患者增加液体摄入以促进代谢和体温调节。建议饮用温水,以避免冷热刺激。
6.抗炎治疗:若发热严重,可能需要额外使用退烧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7.医学检查:如发热持续且无明显缓解迹象,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以寻找潜在感染源。
早期识别和适当处理发热可有效预防病情加重。及时就医和详细记录症状均有助于医疗人员作出准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