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发病率和流行病学:全球范围内,精神分裂症影响约1%的人口,不分种族和性别。通常在青少年末期到三十岁之间首次出现症状,男性平均发病年龄较女性早。
2.主要症状:
阳性症状:包括妄想、幻觉和思维混乱。患者可能会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或认为他人能读懂他们的思想。
阴性症状:表现为情感淡漠、缺乏动力和社会退缩,患者常常丧失兴趣和愉悦感。
认知症状:涉及记忆和注意力的问题,逻辑思维能力下降,导致日常任务执行困难。
3.病因和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若家庭中有人患此病,发病风险增加。
环境因素:孕期感染、营养不良、出生时的并发症和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均可能增加风险。
神经生物学因素:与大脑结构变化及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尤其是多巴胺系统的异常运作。
4.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可帮助缓解阳性症状。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管理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支持性措施:职业康复、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对患者回归社会非常重要。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多层次的诊断和治疗策略。通过药物、心理及社会支持的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可以达到症状控制和功能恢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