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挫败型人格障碍怎么诊断

2024-12-02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自我挫败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状态,其特征是具有破坏自己利益的行为和思维模式。诊断此类障碍需要经过专业精神健康从业者的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反复的自我挫败行为:个体常常会在有可能获得成功或快乐的情况下做出妨碍自己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表现在拒绝机会、放弃目标或者在即将取得进展时出现退缩。

2.对他人帮助的拒绝:尽管有其他人愿意提供帮助,这类个体往往会拒绝支持,甚至对帮助者表现出敌意或不信任。

3.过度的自责或愧疚感:个体频繁地体验到严重的自责、内疚或者认为自身不配获得幸福,这种感受通常与实际情况不成比例。

4.对失败的预期和接受:倾向于期待失败并容易放弃努力,即使实际上具备成功的能力和条件。

5.选择痛苦而非快乐:在生活中故意选择那些会带来痛苦或麻烦的情境,而避免享受或满足的经历。

6.复杂的动力:这些行为可能与过去的创伤经历、自卑感、安全感的缺失等因素相关联。

诊断需综合考虑以上特点,并排除其他影响相似行为的心理健康障碍,如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早期识别和干预有助于改善个体的生活质量。在怀疑存在自我挫败型人格障碍时,应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以便进行详细的评估和适当的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