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早期表现:在脑梗死发生后的前几个小时内,CT平扫可能未显示明显异常。在部分患者中可以观察到一些早期变化,例如大脑灰白质分界变得不清晰、受影响区域密度减低,以及侧裂岛上皮层带消失等。
2.低密度病灶:随着时间推移,脑梗死区域会出现低密度病灶。这种改变通常在发病6-24小时内可见,并在48-72小时达到最大程度。这种密度降低是由于局部组织液体增加和细胞死亡引起的。
3.脑水肿:脑梗死后常伴有脑水肿现象,其特点是在CT影像上表现为受累区域周围的低密度区扩大。脑水肿可能导致邻近脑组织的压迫和移位,严重时可能引起脑疝。
4.增强扫描变化:在急性期过后,通过CT增强扫描可观察到受累区域的血脑屏障破坏,这可能使对比剂渗漏进而增强病灶。这种表现具有延迟特性,一般在发病数天后更为明显。
5.慢性期改变:数周或数月后,梗死区域可能发生囊性变,表现为更加明显的低密度区域,边缘锐利并形成脑沟回萎缩。长时间后可能出现钙化或出血后的高密度影像。
脑梗死CT影像学表现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从最初的轻微变化到后期的低密度病灶与结构变形。这些变化有助于确定脑梗死的阶段和评估其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