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定义及发病机制:回盲瓣位于回肠和盲肠之间,其溃疡多因慢性炎症、感染或其他病理状态引起。这些溃疡可导致局部黏膜损伤,从而出现多种临床症状。
2.常见原因:
克罗恩病: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回盲瓣是其易受累的区域之一。患者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
感染:如结核杆菌或其他细菌感染可导致溃疡形成。
药物作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会引起胃肠道黏膜损伤,进而导致溃疡。
恶性病变:罕见情况下,肿瘤也可能导致溃疡。
3.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CT或MRI能帮助发现肠壁的异常改变。
内镜检查:通过结肠镜直接观察回盲瓣,可明确溃疡的存在及其外观特点,并可行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病理检查:活检组织的病理分析有助于判断溃疡的具体病因。
4.治疗原则:
若因炎症性肠病引起,则通常使用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
对于感染性原因,需要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避免相关药物刺激可改善由药物引起的溃疡。
回盲瓣溃疡的管理需根据其病因、严重程度及患者总体健康状况来制定个体化方案。在确诊和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及随访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