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快速、重复、不自主的肌肉运动或发声。可能表现为眨眼、面部扭曲、耸肩、清嗓子等不由自主的动作或声音。
2.抽动症的发生率约为儿童群体的1%到3%,大多数情况下,在10到12岁之间达到高峰,随后症状逐渐减轻,部分患者的症状甚至会完全消失。
3.这种病症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有影响。同时,某些神经递质的失衡,如多巴胺,也被认为与抽动症的发生有关。
4.对于轻微的抽动症状,通常无需进行药物治疗,通过行为疗法或者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在严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用药物进行治疗。
抽动障碍虽然对生活有一定影响,但绝大多数患儿在成年后症状会显著改善,及时关注和适当干预有助于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