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明确诊断及评估:术后腹膜后囊肿通常由术后感染、淋巴液渗漏或其他并发症引起。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明确囊肿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评估是否存在感染或复发风险,必要时可抽取囊肿液进行细菌培养和病理分析。
2.小型无症状囊肿的观察策略:对于直径较小(通常小于5厘米)、无明显临床症状且未合并感染的小型囊肿,可选择定期随访观察,通常每3至6个月复查影像学,并监测肿瘤标志物变化。如果囊肿持续增大或出现症状,应调整治疗方式。
3.感染性囊肿的引流治疗:
感染性囊肿是常见类型,表现为局部疼痛、发热及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指标升高。此时首先考虑经皮穿刺引流,通过实时影像引导将引流管置入囊肿腔内,排出积液以减轻症状。
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培养结果调整用药方案,疗程通常为1至2周。
4.非感染性或顽固性囊肿的进一步处理:对于经过引流无法完全缓解或反复发作的囊肿,可能需要手术探查。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或微创技术,主要目的是切除囊肿或修补漏口。还需仔细寻找术后形成囊肿的潜在原因,如肿瘤复发或吻合口问题。
5.合并肿瘤复发的管理:如果怀疑囊肿与肿瘤复发相关,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活检及全身检查,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如化疗、放疗或再次手术干预。
腹膜后囊肿的处理需要多学科协作,术后严格随访,密切监测囊肿变化和患者全身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