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胃病导致体重下降的常见原因:
胃炎和胃溃疡:长期慢性胃炎或溃疡可能会导致食欲下降、进食后不适,从而限制摄入量。
消化功能障碍:胃病可能导致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和吸收,导致能量供给不足。
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感染常与胃病相关,可能引起胃部不适并减少食物摄入。
恶性肿瘤:胃病如果涉及恶性变,可能引起明显的体重下降。
2.快速体重下降的评估指标:
短时间内(如3-6个月)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的5%-10%通常被认为是异常。例如,如果原体重为60公斤,下降6公斤以上就需关注。
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黑便、贫血或持续性腹痛,可能提示胃病加重或有其他严重问题。
3.检查和治疗建议:
完善胃镜检查:胃镜是明确诊断胃病的重要手段,可以排除溃疡、息肉和肿瘤等病变。
检测幽门螺杆菌:通过呼气试验等方法检测是否存在感染,并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抗菌治疗。
营养评估:医生可以通过血液检测了解营养状态,判断是否存在蛋白质、维生素缺乏等问题。
药物治疗:根据具体的胃病类型,可能需要使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或抗生素。
4.调整饮食及生活方式:
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及过冷过热的食物。
少量多餐,每日进食4-5次,以减轻胃部负担。
避免烟酒,保持规律作息,减少精神压力。
如果体重继续下降,或伴有其他危险信号如黑便、呕血、剧烈疼痛,应尽快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