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感染性原因:包括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例如,感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可导致肠道炎症,引发腹泻。这类情况通常伴随发热、腹痛、恶心等症状。
2.功能性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或便秘,伴有腹部不适,但检查通常无器质性异常。
3.慢性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可引起长期稀便,同时伴随血便、腹痛和体重下降等症状。
4.食物相关因素:某些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麸质敏感等,也会导致消化不良和稀便。
5.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抗生素、泻药或某些降糖药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腹泻。
6.胰腺功能不足:胰腺酶分泌不足会妨碍脂肪和蛋白质消化,从而引起脂肪泻,表现为稀便且粘稠油腻。
7.甲状腺功能亢进:此类内分泌疾病会导致肠蠕动加快,引起频繁腹泻和体重减轻。
建议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注意保持均衡饮食,并避免摄入不洁食品。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排除严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