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体型因素:大多数啮齿动物体型较小,如老鼠和松鼠,这使得它们在遇到潜在的狂犬病病毒携带者(如狐狸、蝙蝠、狗等)时,往往更容易被捕食而不是生存下来并传播病毒。
2.传播机制:狂犬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常见于咬伤后的病毒传染。由于啮齿动物的生活习性,它们与其他大型哺乳动物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从而减少了被感染和进一步传播病毒的可能性。
3.免疫反应:研究表明,某些种类的啮齿动物可能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可以有效抵御狂犬病病毒的侵袭。这种先天的免疫防御机制也降低了它们染病的概率。
4.生态隔离:啮齿动物通常生活在特定的栖息地,如地下或树上,与携带狂犬病的野生动物之间存在生态隔离,也减少了直接接触和病毒传播的风险。
啮齿动物较少感染狂犬病归因于其体型、接触频率、免疫能力以及栖息地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