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波可以帮助初步评估肿块的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特征。对于浅表部位的涎腺肿瘤,超声尤其具有优势。
CT扫描:CT能够提供详细的横断面图像,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侵袭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通常使用对比增强技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
MRI检查: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区分涎腺癌与其他软组织病变,并评估肿瘤的局部扩散情况。相比CT,MRI在软组织对比度上表现更佳。
PET-CT:用于评估全身范围内的转移情况,有助于准确的分期和治疗计划的制定。
2.组织学检查:
细针穿刺活检(FNA):通过细针获取疑似病变组织的细胞样本进行显微镜下观察,较为简便、安全,但有时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诊断信息。
切片活检:通过手术方式获取较大的组织块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提供更多的组织结构信息,有助于明确诊断。
3.实验室检验:
血液检查:虽不是直接诊断工具,但通过血常规、生化指标的检测,可了解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如有无贫血、肝肾功能异常等。
肿瘤标志物检测:某些涎腺癌可能会表达特定的肿瘤标志物,通过血清或其他体液的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有助于全面评估涎腺癌的类型、分期及预后,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