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坠肠的发病原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和结缔组织逐渐松弛,增加了坠肠的风险。尤其在65岁以上的女性中,这一现象更为普遍。
分娩:多次分娩、难产或使用助产工具可能会损伤盆底肌肉和韧带,从而导致坠肠。
慢性咳嗽和便秘:长期的压力增加会对盆底结构造成负担,使其功能减弱。
手术史:盆腔手术,如子宫切除术,可能会破坏支撑结构,导致器官移位。
遗传因素:一些女性天生具有较弱的结缔组织,容易发生坠肠。
2.坠肠的症状:
下腹部沉重感:患者常常感觉到下腹部有一种沉重、坠胀的感觉,特别是在长时间站立或活动后加重。
腰背痛:由于盆底肌肉和韧带受到牵拉,可能引起持续性的腰背疼痛。
排尿困难:部分患者会出现排尿不畅、尿频、尿急等症状,有时还会伴随尿失禁。
便秘:由于直肠脱垂或者位置异常,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排便功能,导致便秘。
3.坠肠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病例,包括盆底肌肉锻炼(如凯格尔运动)、生活方式调整以及佩戴支托器具。
药物治疗:针对特定症状的药物,如缓解便秘的泻药或治疗尿失禁的药物。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坠肠,需要通过手术修复受损的盆底结构或将脱垂的器官复位。
坠肠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早期识别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提重物,保持适当的体重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以降低发生坠肠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