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骨密度测试:最常见的方法是双能X线吸收测量,这种检查能够准确测量骨头中的矿物质含量。通常,腰椎和髋部是主要的测量部位。如果T值低于-2.5,则诊断为骨质疏松。
2.实验室检测:血液和尿液检测可以帮助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骨质流失的疾病。例如,通过测量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和维生素D水平等,可以了解体内矿物质和激素的平衡情况。
3.病史和体检: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全面体检。特别注意是否有身高减少或脊柱畸形,这些可能是骨质疏松的迹象。
4.风险评估工具:例如FRAX工具,可以结合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饮酒等多种因素,评估未来10年内发生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病,其检测依赖于专业医疗设备和综合评估。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