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病理机制: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学特征包括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tau蛋白神经纤维缠结的积累。这些异常蛋白质干扰了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
2.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轻度记忆力减退,如忘记近期事件或信息,难以找到熟悉的物品。
中期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如难以完成简单的家务或操作家电,言语表达困难。
晚期症状:严重认知障碍和行为问题,包括定向障碍、丧失自理能力,甚至无法认知亲近的人。
3.诊断方法:综合使用临床评估、神经心理测试和影像学检查(如MRI、PET扫描)进行诊断。可通过脑脊液分析检测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4.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现有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可缓解部分症状,但无法根治疾病。
非药物治疗:认知训练、心理支持以及行为干预等手段可辅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前沿:正在开发的新型药物和基因治疗技术,以及探索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检测方法。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但早期发现和综合管理可以延缓症状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重视脑健康,通过积极的社会互动、健康饮食和适当锻炼来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