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避免高胆固醇食品。
运动:每天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或骑自行车,每次至少30分钟,每周5天以上。
戒烟戒酒:吸烟和酗酒会加重血管硬化,影响血液供应,应尽早戒除这些不良习惯。
2.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减少血液凝结,预防血栓形成。
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血管扩张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可扩大血管,增加血流量。
3.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严格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血压波动。
糖尿病:保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
高脂血症: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控制血脂水平。
4.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如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等,了解脑血管状况和治疗效果。
持续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医学干预:
在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介入治疗,如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以改善血管狭窄状况。
脑供血不足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和管理的问题,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定期复查和与医生保持沟通,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