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直接灸:
艾条灸:将艾条点燃后,对准需要治疗的穴位,以一定的距离悬空灼烧。一般距离皮肤2-3厘米,每次灸10-15分钟,直到皮肤感到温热但不过度烫伤。
艾柱灸:将艾叶捣揉成柱状,直接放在穴位上点燃。此方法可能会引起轻微的皮肤灼伤,因此需要特别小心。
2.间接灸:
隔姜灸:将新鲜的生姜切片,厚约0.2-0.3厘米,放在穴位上,然后点燃艾条进行灸疗。姜片有助于保护皮肤,防止直接灼伤,同时还能增强疗效。
隔盐灸:将适量食盐放在肚脐等穴位上,上面覆盖一层薄布或纸,再点燃艾条。此法常用于治疗寒性腹痛、腹泻等症。
隔蒜灸:大蒜切片放在穴位上,上面点燃艾条灸疗。蒜片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用于关节疼痛等症。
艾灸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每次灸疗时间应控制在15-30分钟,以避免皮肤受损。
2.艾条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可能会引起呼吸道不适,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3.孕妇、婴幼儿及皮肤过敏者慎用艾灸。
4.灸后可饮用温水,以帮助身体排除毒素。
正确使用艾灸能有效缓解多种病症,但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