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乙型肝炎病毒(HBV)是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的。感染后,肝脏受到病毒的侵害,可能引发急性或慢性肝炎。
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保护肝脏功能,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并不能完全清除病毒。
3.中医针灸在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辅助作用,但并不能代替抗病毒治疗。针灸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体内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改善症状的效果。具体穴位因人而异,并不存在所谓的“最怕穴位”。
乙型肝炎的防治重在疫苗接种、避免危险行为及早期检测与规范治疗。治疗需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切勿轻信未经科学验证的偏方或民间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