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可怕吗

2025-04-0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病情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需要立即进行医疗干预。尽管它是危急的,但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风险。

1.定义和病因: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受到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导致全身性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链球菌、大肠杆菌以及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这些病原体通常通过母体传播或在医院环境中感染。

2.发病率和风险因素: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约为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有1至8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以及母亲有感染史或胎膜早破等情况的新生儿更容易发病。

3.症状表现: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可能包括体温异常(过高或过低)、精神萎靡、拒乳、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以及皮肤苍白或出现斑点等症状。由于新生儿表达能力有限,早期识别这些症状尤为重要。

4.诊断和检测:在怀疑败血症时,应迅速进行血液培养、C反应蛋白测定以及其他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确认感染的存在及其病原体类型。

5.治疗方法:一旦确诊,通常需立即开始抗生素治疗,并根据病原体类型调整药物。同时给予支持性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

6.预后和预防:虽然新生儿败血症具有一定的死亡率,但及时的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几率。孕期做好产前检查,防范感染以及加强无菌操作,有助于减少败血症的发生。

新生儿败血症需要高度重视,及时的医学干预对于改善病程和预后至关重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