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抗组胺药:这类药物用于阻断组胺受体,从而减轻过敏反应中的瘙痒、流涕等症状。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可能导致嗜睡,不建议长期使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相较于第一代药物,不良反应较少,更为安全。
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可用于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的治疗,通过抑制白三烯的作用来减少气道炎症和缩小支气管。
3.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通过防止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来预防过敏反应,多用于慢性过敏性疾病的长期管理。
在使用任何抗过敏药物之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医生的指导进行选择,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年龄、体重及过敏症状的严重程度。